top of page
  • JLMS_Jenny

<對外華語教學能力測驗不及格>

<對外華語教學能力測驗不及格>

這篇文章可能讓某些老師感受不舒服,但我只想說出自己的感受與想法。

是否參與考試,我想都是個人選擇,成本效益、人生規劃評估後的決定,不管考不考我都予以尊重。


這幾天在一個社團看到2023年 #教育部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考試考題分析。一方面感謝po文老師的用心解析。另一方面看完考題的同時,我有很深的感受:

考這個要幹嘛?


我認真想知道:會回答這些問題跟教華語教學有什麼關係?(除了能夠拿到政府外派機會以外,我不確定有更多實質意義)


-----------

哥哥在美國拿到飛行教學證照,過去也在美國教過飛行。哥哥說:在美國教開飛機,上課內容與範圍常常是更基礎大範圍的知識,當飛行員真正遇到情況時,大家能運用邏輯、推理來解決問題。不會鑽研到一些幾乎是只可拿來說嘴用的,在飛行上的無用知識!但在台灣的飛行教育上就不是這件事…

相同的邏輯,放到華語教學考試…看看台灣對外華語教學能力測驗,是否有種異曲同工之妙。知道了「三姑六婆」是這些職業…然後呢?(說嘴用?)



我就問:誰會在路上突然問:誒~你知道三姑六婆是誰嗎?

「是我家鄰居啊!」你只會得到這個答案。

並不會得到“尼姑、道姑、卦姑”

學生能理解被人問「你薪水多少、你結婚了嗎….」時,學生可以回對方:「你不要三姑六婆」就好了吧!知道如何應用更重要吧!


另一題「三伏天、三伏貼」問題,知道了能幹嘛?我問了GPT,還得到更完整答案,就算手機沒下載GPT,Siri小姐都可以馬上為您google!



-------------

七年前,不是應華系本科系畢業的我,當我決定踏上華語教學之路時,也是充滿矛盾與不自信,當我參加完師培,得到第一個教學機會前,也思索著是否要先想辦法通過“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測驗,至少像是一個能力肯定。但當我看完考題,我就放棄了。

本身就不是一位會考試的女子,但至少我是願意學習、好奇心強的人,但這些題目完全無法激起學習動力,因為這些考題與現實生活完全脫離…

對我來說:答對了這些在網路上就能尋找到的“標準答案”,完全無法考出老師的教學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考題頂多代表老師“學識淵博、很會讀書、很會背答案”。


一位沒有解決問題能力和解決問題慾望的老師,最終也常常會變成坐等答案的伸手牌老師。


所以有了這張證書,但是是一位伸手牌老師…

擁有這張證書,但沒有課本課綱就不會教書...

這樣擁有證書有意義嗎?

更何況有了這張鐘點費好像也沒有比較高、教學機會也不保證比較多。

(以上例子稍嫌極端,但我只是把最糟的情況放在一起)



我想說的是:我們的考試什麼時候才能與時俱進呢?

或許教中文系碩博士生,這樣的內容是需要的。但教「只想把華語當作生活工具的外國人」的老師呢?沒這張證書就不值得擁有出國教的機會嗎?

當我看完這些限制與考題,我清楚知道我考不過,也不想花時間金錢準備。給自己的解決方式就是:停止抱怨與害怕,開始採取更多實質的作為-想辦法累積大量教學經驗。


同時在每次的教學中調整自己,並尋找出適合自己的教學風格,幫自己創造機會與可能性,想辦法不要被那些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改變的制度給綑綁束縛。


我當時採取的具體做法:

1.練基本功

我拿原本想要準備“對外華語教學能力測驗”的時間來備課(明明沒學生,沒錯,我就是備心酸)。

  • 等待機會來臨前失業的每天,我就是抱著當代系列,從第一本第一課開始看,練習試著用自己的句子、用英文、用法文解釋語法。

  • 每天找一篇新聞,練寫漢語拼音和手寫簡體字,同時唸文章練習咬字。

因為我不確定機會什麼時候降臨,我不確定學生要學繁體或簡體,至少當機會來臨時,我不會太不知所措。


2.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除了當代,我也常抱著<實用現代漢語語法>一個章節一個章節地看

看到華語教學社團有人丟出問題,在看下方資深老師回答前,我會先試著在腦袋裡解釋,如果解釋不出來,我通常是翻書試著找出答案解釋,等到自己有一套解釋方式後,我才會看下方各位老師的留言。再拿自己的答案和資深老的答案比較,找出自己的盲點,學習消化前輩老師們的解釋方式。


除了以上具體的作法。下面幾個做法比較是生活態度的改變:

過去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很容易渾渾噩噩地過,但當了華語老師後,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經驗累積、生命故事的累積有多重要,因為接觸的學生來自世界各地、心胸開闊、話題的多元性變得更重要。

因此不免俗地,要提到過去幾篇文章中說過的:


1. 好好過生活,好好體驗生活:

好的基本功,是每個華語老師的基本條件。課程變得豐富多元,好好過生活、生活中的所有看見才是造成課程差異化的真正關鍵。並不會因為考過了那張對外華語教師證照,課程變得比較有趣。


2. 帶著感恩的心尋找不平等優勢:

停止抱怨華語教師鐘點費不高、華語教師福利很差這種負面情緒的事。因為抱怨改變不了什麼現實情況。

唯一能改變現實情況的只有自己,認識自己過去好的、壞的經驗,感謝這些經驗成為生命養分,利用這些養分創造課程的獨特性,進而就有條件創造自己滿意的鐘點費。(就算是很衰、很愚蠢的故事,都可以變成課程的一部分,自我調侃是幽默最高境界,或許學生就愛老師這種幽默)


說了一百次,還是要說:

3. 找到自己的教學風格與人物設定。當一個有記憶點的老師!

不然早期南陽街補教名師紅什麼?徐薇、吳岳、呂捷老師不管聲音、形象、內容都有鮮明的個人特色。他們不一定學歷最高、他們不一定都得到什麼證書文憑,但他們人物設定與教學風格都非常鮮明。


回到一開始說的,是否參與<對外華語教學能力測驗>,這是老師們自己的各項評估後的決定。我都尊重!


但如果你也看不懂這張證書到底能幹嘛?也不想花時間金錢準備。

根據珍妮的經驗,想清楚自己的優勢、劣勢與能耐。採取積極的作為、開始累積教學經驗,會比花了幾年的時間考一張目前看來實質意義不大的證書有用。


以上想法提供給剛踏入華語教學、還為了是否參與考試而輾轉難眠的大家。


以上言論不代表大家都不要參與考試、不代表大家都要跳脫課本授課、更不代表大家都要有明確的人物設定。

是否加入這個“讓眾多老師抱怨的體制遊戲”,這是每個人的決定。

畢竟每個人的性格、生活態度與追求的生活方式都不同。我只是分享了自己<對外華語教學能力測驗>很大概率會不及格的情況下,我如何幫自己突破重圍。


老師的另一個能力是:當學生丟出問題時,老師要試著解決問題。

而這是我看到自己問題時,找到的解決方式。



Recent Posts

See All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