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累積都是最靈活的教材>
之前教了一位韓裔美國學生,這位學生很喜歡珍妮的上課風格,因此他像老鼠會一樣,開始跟身旁眾多親友推薦珍妮的課。也因為這樣,我開始有很多來自美國加州的學生。
他的這些親朋好友都是老師們夢寐以求的好學生、有原則、自律、學習力強、尊重專業的人,很多是所謂的ABT、ABC的學生。
教這些學生最大的挑戰就是:要教什麼?
因為他們都有基本的中文底子,有些底子甚至很不錯,只是某些特定主題或是要更完整地表達自己想法時會卡住。他們學中文不再是為了考試、不是為了就業,只是單純地希望中文課能夠幫助他們生活中更順利表達自我、分享生活。
面對這樣的學生,老師們會怎麼教呢?大家會開始思索著哪一本課本嗎?
初中階課本詞彙可能符合他們的語言程度,但內容可能偏簡單甚至偏無聊。
中高級課本的詞彙對他們來說是有挑戰的學習,但要找到有趣、實用、跟上時事的課本內容,對老師們來說需要花費比較多心思尋找。
基於以上種種原因,自己都選擇彈性較大的議題討論,結合大量的生活經歷交換分享。因為這正是他們跟朋友聚會、跟長輩聚餐時會討論到、應用到的話題。
跟一位學生已經上課一年多,都身為女生的我們,她過去上課從瑜伽、冥想、能量,聊到女生凍卵療程、懶女孩工作…
光這些分享,就有很多名詞和說法可以學習。
上週說到感恩節,以及他如何和朋友規劃各種聚會派對…她說到自己對於聚餐餐桌擺設想法,對於哪一種風格家飾品情有獨鍾,為了說明這一切,我們把家飾品的詞彙透過聊天分享過程學習了一遍。
在她每次學了新詞彙後,她都會想辦法應用在第二次故事敘說中。
課程就是這麼有意無意地融入對話,卻又讓她自己有意識地學習及應用。
她告訴我他喜歡的風格、我跟他分享自己去年聖誕節的餐桌擺飾,在分(上)享(課)過程,我去年的聖誕大餐餐點意外地給了她靈感。而她和我分享她和朋友聚會的細節,也給了我今年安排聚餐靈感。我們又來了一場“爵士即興表演”。
---------------------------------------
至於相片右下角的甜點(Paris-Brest),另一位加州學生說他感恩節要帶法式甜點去跟家人分享。
看到他的法式甜點,我想到之前我買過相同的甜點,當時法國學生就跟我分享了這個甜點的名字由來(法國人就真的是好好過生)。我也在跟加州學生的課堂中,跟他分享了這個甜點名字的由來,學生有種恍然大悟的興奮感,因為如此一來他感恩節跟家人吃甜點時也可以說故事了。
這也是為什麼自己一再強調好好過生活。
因為如果不是自己這幾年,比較有意識地打開五感體驗生活,我想課程應該很難這麼有彈性、看似無邊界卻又要有主題…
看似沒有教材,但又在互動過程,教材靈感能從自己生命經驗中瞬間迸發於腦海中。
客製化教材很難嗎?其實第一步就是好好過生活。生命經驗造就的教學風格才是自己課程差異化所在。
Komentář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