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五場演講的自我定位>

  • JLMS_Jenny
  • Mar 30
  • 4 min read

<五場演講的自我定位>

對於專業講師而言這或許是一個在稀鬆平常不過的事。但對一個華語老師而言,上星期的三天之中,一共講了四場演講,三場關於「文組人AI coding」,一場對象為雙語高中生職涯發展的演講。


總計過去兩週,共有五場演講,應該是2025年三月份給自己的一個小突破與嘗試。


「文組人AI coding」的演講分享對象很不同:

  • 兩場演講面對的是跟我相同背景,但不同大學的法文系學生。(大學學生)

  • 一場是全台的國高中老師都可以報名的線上線下混成講座。(國高中教職人員)

  • 最後一場則是給「打造全台第一座現代化智慧物流園區」的物流公司內部人員。(業界人員)

 

這五場演講對象很不同,想了很多:到底該如何定位自己

首先,不覺得自己有什麼技術可以分享,因為自己都還在努力學習中。

加上科技產品、技術、功能迭代地很快,跟著時事、追著技術功能的大大們非常多,與其聽我分享我都還摸索的功能與應用,不如跟各位好專業的大大。

我能給大家的就是:「我數學五分的文組腦都可以ai coding,大家一定可以」的信心。

因此講座設定上,就不打算帶著大家實作。

 

準備講座過程,是反芻過去這段心態、思維改變的好機會。

演講中我提到:ai coding對我的意義:


1. 個人風格的建立-

因為我可以利用ai coding打造簡單的、專屬學生的學習工具。

還包括我的行政流程,也可以透過自動化減少。

從教學到行政都可以落實我自己的行事風格。

 

2. 訓練與學習-

訓練我「定義問題的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

現在工具很多,解決問題不是難事,難的是:我們往往沒看透問題的本質,因此無法對症下藥。AI coding要很清楚地找到問題,拆解問題,才能拿到正確的程式碼,才能達成我要目標。

這過程也要學習分析自己能力的邊界,找到問題的限制與障礙。 

對於一個相對很free style的法文系、華語老師腦來說,這是一個全新的訓練與學習。

 

3. 學習移轉-

學習移轉(transfer of learning是指學習者在某一特定情境中獲得的知識或技能,能應用到不同情境或問題中的能力。

沒有理工背景的我,必須開始盤點我過去的深度學習,想辦法把類似的學習概念邏輯應用到ai coding中。這樣的「學習移轉」對我們這種「玻璃心(很容易被電腦、科技打敗)」的文組人來說非常重要。這是給自己的一種信心與穩定力量。學習移轉過程必須盤點過去的深度學習,盤點過程也意識到「跨領域學習」的重要性。

而,要能順利地學習移轉的最根本關鍵就在於:「好好過生活,有意識地過生活。」平時沒有幫自己生命資料庫累積資料,要提取時怎麼可能找到資料?


有幾場演講時長很長,原本擔心沒有實作會太冗長。

但我好像又沒辦法說服自己帶實作,在演講的安排上,我內心有過五百次對話:


1. 時間不長不短,每個人的學習節奏不同,在混成的狀態中,實作效果可能不佳。

2. 以自己的經驗,如果沒有找到真正要解決的問題,就算實作當下執行成功,電腦關掉、講座結束後,回到自己的工作場景,一樣無法應用所學。這樣當下的「成功」可能只是曇花一現,時間過後就會有種:「自己學了很多,但好像也什麼都沒學」的感受。

也因為沒有「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學習應用的動機就會很薄弱。所以最重要的還是學會「批判思維、創意思維的訓練,學會定義問題、找到真正要解決的問題的能力」

基於以上原因,決定將講座重點著重「思維」的改變。


我記得在某場講座QA有個問題是:今天只有概念嗎?沒有實作嗎?

我很真誠地把內心想法說了出來,也預告這樣的答案可能聽來讓人刺耳,但也是我自己最真實的感受。

意外的是,這幾場的回饋都比自己的預期好很多,有回饋說「很基本的概念,卻很深層的意義」。

-------------------------------------------------

這幾場雖然是跟[文組腦ai coding]有關係。但我還是很相信在這樣的時代,人類更重要的價值就是「真實與溫度」。


「最好的老師,都不會是工具應用最好的老師,而是即便失去工具,仍保有彈性、帶著溫度與熱情,讓學生發自內心愛上學習的人。」

不管是個人或是公司,我都相信真實的溫度與性格展現出來的公司文化或是個人魅力。才是最沒辦法被大量複製的價值。

 

乍聽之下很像心靈雞湯,但可能就在講座後某個回饋說的:

「謝謝講師帶領大家了解與AI溝通的技巧,如何使用提示詞,鼓勵好好過生活,讓自己成為有感受有溫度的人,老師的分享好似心靈雞湯般,讓自己省察自己」


還是要回到個人吧...不管是想要透過ai coding想解決的事情或是個人的特質...



Kommentare


bottom of page